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0的文章

如何做小股東

圖片
利豐( 494 )因為受到電子商貿打跨,生意倒退,並且於 2020 年提出私有化,有小股東曾經於 2014 年以 146.85 萬元買入其股票,若果以私有化作價 1.25 元計,僅剩下 18.75 萬元,賬面輸 130.95 萬。再計及歷年收到股息 0.93 元,賬面仍然輸 8 成。 公司前景不明朗,這位股東無沽出股票,反而長期持有,他講當初買入原意是用於收6厘幾股息,但業務下跌影響派息。同時他犯了散戶最大的問題: 1.無留意公司業務前景,利豐(494)近年轉型失敗,又輪給電子商貿,這位股東表示無留意。   2.無留意更換管理層後對公司的影響,這位散戶表示當時買入利豐(494)是看好話事人馮國經的領導能力,之後馮氏退居幕後,由其弟弟馮國綸接手,雖然是兩兄弟,但話事人換人後管理風格會出現改變,股東無比較前後管理層的表現對業務影響是導致輸錢的原因之一。 3.心理因素:「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它出現經濟學理論,講人在做決策時的非理性決定,好似自己支付了「戲飛」費用,入場看電影後發現劇情不如預期,但由於自己已經付出成本,唯有看到完場。在投資上,這位股東已經持有利豐(494)股票多年,又付出了金額,但由於帳面輸錢,覺得現時沽貨就吃虧,所以繼續持有,但他無想過可以將股票沽出後,買入其他業務前景較明朗的股票,例如公用股、科技股或指數基金,那麼他不致於浪費時間,又有可能追回失地。  簡單來看,打工仔做小股東只是搭下順風車,如果自己看好某公司,大可以試嘗試月供股票又或者分段買入,但切記不要一次過投入全部資金,以及集中投資於某股票身上。其實小股東的最大風險來自己,無做到分散投資和理解公司業務前景就決定投入大額資金是導致蝕錢的主因。現時疫症看似受控,但之後就全球經濟衰退,打工仔都是多備現金為妙(如果閒錢多又有膽識就可以例外)。

滙控(0005)派息非必然

圖片
滙豐控股(0005),下稱滙控(0005),於2020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宣佈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股息(末期息),又預告在2020年底前暫停派股息。消息一出,令散戶和基金經理震撼,尤其高度依賴滙控(0005)的退休人士更傷心。這場停派息的風波對於一眾投資者有何教訓?此文章正是探討這個問題。 2008年後的滙控(005) 滙控(0005)於1865年3月一直將總部設於香港,後來將業務拓展到全球,四出收購。公司為了符合英國監管部門的規定去收購米特蘭銀行有限公司(Midland Bank plc),將總部於1993年1月遷往倫敦。 2002年,滙控(0005)標榜「環球金融、地方智慧」口號,顯示在全球版圖都要有自己的業務。經過一輪收購合併後,滙控(0005)取得驕人成績,2002年當時的主席龐約翰揚言要在5年內將股東總回報翻了一番,足見管理層雄心萬丈。 在2007年,滙控(0005)盈利達到1,490億港元,每股派息7.02港元,而在前一年的2006年11月9日,匯豐股價見152元,為歷史高位。 2003年3月,集團收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總交易約150億美元;2005年,它再收購Metris Companies Inc.。這兩宗收購以加強集團在北美的業務實力。可惜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機構受到連累,連滙控(0005)亦不能倖免,收入大減,在美國的壞帳撥備驚人,雖然當年毋須當地政府打救,但需向股東集資。大家猶記得青姐(故孟青)在2009年3月在有線財經直播節目中見到滙控(0005)股價在$37一秒間變成$33收市後,忍不住當場便哭了出來的一幕嗎? 自此,集團元氣大傷,發展策略由向海外擴張,變成收縮版圖、出售業務、節省成本、「環球金融」的口號慢慢消失,2015年後,將發展重心由美國和歐洲重回亞洲和中國內地。為了吸引散戶和基金公司,公司主要靠派息,以及在2017年開始回購股票以提高股價。 滙控(0005)在2009年後派息穩定,每年派息介乎在$3到4元之間,由於股價下跌造成股息率偏高,成為了退休基金、保險機構和一眾散戶的主要選擇。根據港交所披露易顯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公司最大的股東是美國基金公司貝萊德(Black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