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經濟回顧與展望

2019年經濟情況之回顧




2019年的完結後就是2020年的開始,所以榮晉想藉此機會回顧上年的社會和經濟情況。文章的數據是截至2019年9月。2019年對香港人來講為難忘的一年,除了延續了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安感,外加6月開始的由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引發的逆權運動,導致社會動盪和經濟衰退,扭轉了上半年的樓巿和股巿上升的局面。

本地生產總值(GDP)連續兩季下跌



經濟增長又即是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它是指一個經濟體內,所有居民在一年或一個季度內,未扣除固定資本開支(Capital expenditure)的生產總值。資本開支指用於擴大商業規模,或用於長期投資的開支,例如購入新辦公室,擴建新倉庫,或是增設和維修工廠設備。

根據國際標準,居民身分可以是個人或機構,個人而言,是指在該經濟體的經濟領域居留或打算居留至少1年;機構的定義則是指在有關區域經營業務,與個人原本國籍及機構的註冊地無關。即是不論港資、中資和外資的生產都計算入本地生產總值(GDP)。






香港經濟繼2019年第二季按季下跌0.5%後,於第三季收縮3.2%,連續兩季倒退顯示香港經濟已步入技術性衰退。留意一下以上的圖表,「私人消費」佔香港在2018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接近70%,該數字涵蓋香港居民在本地及在外地的消費,而且包括在貨品(從所有途徑,包括傳統零售商店購買貨品)和服務兩方面的開支。自2019年6月以來的反修例示威,到後來反對警隊的活動和對商鋪的破壞打擊了港人消費意慾,巿民寧願留在家中不出外消費,又或者減少買奢侈品只買日常用品導致「私人消費」下跌。

零售總額未止跌續受壓


香港經濟在2003年「沙士」一役中遭遇重創,之後中央政府與香港開展「自由行」後,本港零售業的盛衰已與內地旅客數目及消費意慾密不可分,即是整個零售業傾向內地旅客和奢侈品巿場。上圖反映自2009年起奢侈品佔總零售額一半;2013年起訪港人數超過5,430萬,當中以內地人受到重視。至2018年尾,訪港人數與總零售額反覆向上,但本港逆權運動從初夏走到冬天,零售業發展亦由高峰跌落低谷,旅遊區商場多次因示威活動、警民衝突而暫停營業,人流大減,銷售額回跌。行業龍頭公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和削減分鋪規模。例如莎莎國際(0178)。


莎莎國際(0178)為香港化妝品龍頭零售商,雖然只是賣水貨,但能在以中港巿場立足,並持有265間分店(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的地盤集中在香港和澳門,近幾年再次進入大陸巿場。翻查年報,公司在過去多年太依賴內地巿場,修例事件發生後,公司生意額減少,並於2019/2020年半年業績時錄得倒退。公司於2018年已經退出台灣巿場,再於2019年12月宣佈關閉新加坡22間分店,並在未來一年關閉30間香港店舖,減低租金支出,並要求業主減租;集中在在尖沙嘴、旺角及銅鑼灣等旺區開店,並把業務重心轉移到內地和電子商貿。

商鋪減租



莎莎國際(0178)透過與業主商討減租也代表市況不景,為了租戶能夠繼續經營,各大地產商紛紛減租宣佈,與商戶共度時艱,見下表。

太古地產 (01972
20199月,公司宣佈旗下的太古廣場與租戶共度時艱,為商場部分租戶提供暫時性租金調整
恒基地產 (00012
201910月,按現有機制個別衡量和處理調整旗下商場租戶租金,部分商戶已獲租金優惠,全部均為中小企,並為旗下多個商場制定了一輪宣傳推廣的方案,吸引更多顧客,鼓勵更多消費,增加商戶的營業額
港鐵 (00066
201910月,視鐵路物業上蓋和站內的商戶均為公司多年合作夥伴,會評估商戶的業務受影響性質、規模及受影響程度,制定不同的形式方案。
新鴻基地產 (00016
201910月,寬減受影響商戶當日的租金及其他相關費用,期望能紓緩商戶經營壓力,共渡時艱。
除了大地產商外,還有其他商場都宣佈減租,例如D2 Place(羅氏地產集團持有)和南豐中心(南豐集團持有)等,見上圖。


不過有個別地產商堅持不肯減租,例如九龍倉置業(1997)與國際奢侈品巨擘LVMH旗下品牌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商討減租未達成共識,所以後者計劃關閉旗下銅鑼灣時代廣場分店,喜歡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的朋友不必太失望,因為公司在鄰近的利園購物中心亦早已有分店。

到底地產商的方案有否幫到零售業?

2020年1月8日,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只有個別業主上減租,大型地產商只提供短期減租方案,減幅約一成至三成,而且減幅不一,現時減租幅度並不足夠,而近日推出的不同紓緩措施作用不大。看事情需要有齊雙方或多方觀點,地產商肯減租是人情,不減是道理,但在經濟衰退的形勢下肯減租可以顯示出社會責任和維護與商戶關係,這一點在乎地主如何考慮短期和長遠利益。

失業率回升



需求疲弱,個別行業生意額的退倒帶動了失業率回升,榮晉尤其擔心30歲或以下人士失業率,截到2019年的11月,1519歲及2029歲的失業率分別為10%5.9%,高於其他年齡層!青年就業是社會問題和政府的管治危機之一,青年人尚未適應就業環境及心態,加上他們多缺乏工作經驗,令其生產力比市場上其他勞工稍遜;若青年人長期失業或會引起其他問題,例如對社會感到陌生、自信心下降等,而2014年和2019年的社會運動中,青年人擔當著領袖或發起人的角色,相信大家有目睹,而部份參加者更只是10多歲的中學生,政府需要更大的勇氣去與青年人溝通和開創就業環境。

個人認為,真正的衰退在2020年上半年會反映出來,尤其是在2020年1月農曆新年後,而失業率會再度上升!但另一個值得關心的數字就是「就業不足率」。 

「就業不足」指有就業的人,不過工作時間低於一個標準,他們有時間、精力,但由於工作缺乏的關係,工人們不願意情況下被迫減少工作。例子有地盤工友,地盤工人的工作十分不穩定,有時他們一星期才工作一天,有時甚至一個月才工作一天。 

截至2019年的9月,香港就業不足人士有46,900人,這個數字比起2018年9月略低,但留意一下,該數字於2019年5月起上升速度加快,由39,200人上至到2019年9月的46,900人,在短短半年間上升了約20%! 

其實2019年尚有多個情況發生,例如走資潮、移民潮、商界對中央政府的態度、黃色經濟圈、深圳和澳門想取代香港金融地位、「超人」李嘉誠派錢等,由於篇幅所限,榮晉找機會在之後文章再分享自己的看法,在這裡先讓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香港真的是了無希望?舉家移民才是唯一出路?

押注於香港的公司



榮股留意到在2019年6月「反修例」風波爆發期間仍有公司願意投資於香港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新鴻基地產(0016),它以422.32億元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13,345元,創香港賣地史上新高。

該地皮為西九龍高鐵站上蓋商業地,由於估值高達數百億元,地政總署只收到3份標書。除中標的新地外,另兩間入標財團分別為長實及由恒地、華置、利福、信置與九倉合組的財團。 

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表示,西九龍高鐵站上蓋項目具地利優勢,極為罕有,不單坐落高鐵站上蓋,更鄰近機場快線、港鐵東涌線和西鐵線,為四線交匯的交通樞紐,貫通香港各區及內地多個主要城市,並通過機鐵至機場連接世界各地。

公司亦指今次投得地皮將發展為全新地標性綜合商業項目,並與毗鄰的環球貿易廣場(ICC)發揮協同效應,媲美中環國際金融中心(IFC),打造在香港的國際金融商業及貿易中心。而西九龍總站是香港現時唯一一個高鐵站,對香港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極為重要,極具戰略價值。 

業界預料日後會興建甲級商廈、酒店、零售及其他商業配套,長期租金回報估計約3厘,資金回收期要20至30年。公司一次過以422.32億投地,除了看中地皮的配套和交通方便,又是未來商業中心外,還代表對香港前景一直充滿信心,無懼社會活動帶來的短暫影響。

外資撤離,亦有外資進入香港巿場



一場逆權活動令香港的訪港旅客大跌,零售業首當其衝,有外資撤離香港,其中一間是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Forever 21在2011年以月租1380萬港元在銅鑼灣租用6層商舖開設旗艦店至2017年,創下全港最貴舖租紀錄。2016年,公司在旺角開設第2間分店,租約期7年,月租約263萬港元,至2019年9月24日,公司在旺角唯一分店結業。其實Forever 21曾經風靡一時,不過管理層經營不善,又因債務、資金不足問題而申請破產,而香港的形勢又加速她在本地巿場的衰落。


在外資撤出香港巿場的同時,又有日本商人看到機會積極開拓香港巿場,它們分別為食其家、壽司郎和頑固壽司,同時有機會成為已進駐香港的食肆的競爭對手。
食其家首間香港分店2019年12月12日,該店位於旺角,實用面積約1500呎,為24小時營業。公司是日本三大牛肉飯專門店之一,自1982年在日本橫濱起家,2019年時在日本全國擁有約2,000家店,全部店舖均是以直營模式經營。


壽司郎是日本人氣 第1的迴轉壽司店,於2019年8月在佐敦開業,第二間分店進駐紅磡黃埔,於12月再在荔枝角開第3間分店。公司於日本及海外一共有超過500間分店,嚴格選最新鮮食材,以親民價錢提供優質日本料理,大部份壽司售價為 $12,最貴只是$27,過百款壽司一碟2件。據說如果食客無預約的話需要等待3小時才有座位,所以建議用應用程序預約。


日本的頑固迴轉壽於2019年12月6日在尖沙嘴K11開業,客人在店中可以吃到Omakase,即是交由壽司師傅決定做8件不同壽司給客人。根據某Youtuber的講法,吃這個Omakase再加手卷需化費$880,每個人對價錢平貴都不同,不過此品牌開業之初的確造出聲勢。

以上3間都是在日本的著名食肆品牌,今次集中在香港示威發生3至4個月後仍然來香港開業,相信看好香港巿道會好轉,而且,在經濟形勢轉差之際,租金或多或少會下調,公司可以削減部份租金,在開業初業盡快做到收支平衡。

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仍然保得著



雖然2019年下半年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的歲月,但證券市場表現依然良好。尤其以2019年第4季集資金額歷年最多,並有多宗全球大型項目上市,說明香港市場對全球發行人保持著強大的吸引力,而且不受鄰近的深圳和澳門,以及上海的威脅。

據香港交易所資料,2019年港交所料再登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排名榜首位置,為十年來第六度稱冠。全年大約有160家企業首發上市,比2018年減少22%,但集資總額高達3,078億港元,按年增加8%。 

集資額上升,主要受惠於大型企業上市推動,如2019年9月上市的百威亞太(1876),集資額接近350億港元。去年7月,百威英博原因估值問題取消百威亞太上市。直至 9月中旬,賣走澳洲業務的百威亞太再次提交上市申請,集資額亦滅半,終於在9月30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百威亞太最終成功上市,間接令到香港IPO市場復甦。 

至同年的11月,阿里巴巴(9988)相隔5年後在香港第二次上市,總集資額高達1,012億港元,佔2019年全港IPO市場總集資額的33%,亦是全港集資額最高的公司,一舉將本港全年集資總額拉抬上去,鞏固了香港集資中心地位,同時說明企業家對香港的發展前景逐漸恢復信心。 



個人認為,香港證券巿場與經濟週期好似置身於平行時空,集資功能不大受外憂內患影響,反而是在中美貿易戰和社會活動中突顯出香港的重要性。要知道香港和美國都是全球首3甲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內地國企和民企都是合適的融資中心,在中美貿易戰期間,阿里爸爸(9988)選擇返香港上巿,顯示內地企業在海外,尤其是美國受到打擊。

現時內地來香港上巿的大型公司都是國企或者與官方關係關切的公司,而內地需要透過香港為她籌集外滙,華裔獨立經濟學者「冷山」引用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時香港對中國投資就佔了540億美元,佔比59.9%,此後每年攀升至2018年占比高達70!中國決心將上海、澳門和深圳發展為金融中心是無問題,但前題是允許資金自由進出、資訊流通和執行普通法法制與司法獨立,否則這些地區一時三刻難以取信於全球。簡單來講,香港集資市場在中國仍然一枝獨秀。

危機總會過去



基本上,香港在201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錄得倒退是無懸念,但是回顧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經濟在起跌之中再次復甦,而香港的專業服務和金融業(尤其融資方面)仍然可以保持競爭力。儘管部份人士舉家移民,但是大部份居民仍然留在香港,只要他們在財務上保持正現金流和減少支出和負債,大家仍然可以渡過逆境。而榮晉認為香港經歷挫敗,但爛船尚有三斤釘,這艘船最終可以揚帆出海,滿載而歸。

留言

  1. 師兄分析得不錯,不過你所引用年輕人失業人口數字出錯,此數字應是年輕人勞動人口數字,年輕人2019年第3季失業人口應為45,500人。

    不單是證券市場,香港樓市亦沒有受太大影響,始終今次修例風波對整體香港經濟打擊不是全面性,部分主要支柱行業如金融業及專業服務業受影響程度較低,而與外貿密切相關的進出口貿易業則主要受中美貿易戰所影響。

    而由最新外來直接投資數字與金管局定期發布的金融數據(如港元兌美元匯率、銀行體系總結餘、銀行總存款額)看來,也不見有大規模外資撤資情況出現,可見外資暫未對香港失去信心。因此由數據可見實際情況未有政府所講咁差,而觀乎近日香港社會與中美貿易戰氣氛逐漸緩和起來,似乎抗爭者察覺需要轉換以較和平形式抗爭才能打長期持久戰,目前我對香港未來展望仍是審慎樂觀,始終香港根基夠厚夠獨特,中國與外地仍需要香港的獨特經濟地位作經貿用途,亞洲國金中心的地位難以一時三刻之內被別地取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Tony Yu兄的提點和補充,已經更新數據和描述。目前的經濟形勢開始轉差,大家要小心控制支出,以及為衰退做準備。

      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形的霸權-建華集團

香港寬頻(1310)的前世今生與王維基

經營「頹場」的置富產業信託(778)和2020年全年業績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