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設立目標的方法1

圖片
人生迷茫之時需要有目標,張萌著作《人生效率手冊》中提及過如何尋回自己的目標。筆者並利用張萌的方法嘗試設定目標。 我夢想中想成為的人(如果成為他會得到滿分) 李嘉誠 2.利用第一步寫出其他5位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他們同第一個人有相似的地方 李嘉誠 李兆基 羅胖 朱克格伯 謝菲·貝索斯 喬布斯 普川 3.寫出他們的硬本領(殺手鐧),每人寫3個 李嘉誠 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交際手腕﹑游說技巧 李兆基 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低調謙虛﹑專注本業 羅胖 學識廣泛﹑演講技巧﹑願意分享 朱克格伯 創新﹑樂善好施﹑謙虛 謝菲·貝索斯 創新﹑大膽﹑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 喬布斯 創新﹑不隨波逐流﹑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 特朗普 大膽﹑自信﹑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 4.將相同的項目圈出來,按由多到少排列,取前面的首3項,而它們就是要樹立的人生目標和奮鬥方向: 項目 次數 商業眼光(看到未來的趨勢) 5 創新 3 大膽 2 低調謙虛 2 交際手腕 1 游說技巧 1 專注本業 1 學識廣泛 1 演講技巧 1 願意分享 1 樂善好施 1 不隨波逐流 1 自信 1 筆者嘗試為上述特色提出個人見解。 商業眼光 以獲利為先,超過成本的價格將產品或服務賣出去 有買賣雙方 出於你情我願 符合法例 創新 發展全新事物。 要跳脫思考其實不簡單,因為我們習慣把自己侷限在既定的思考模式中,做到創新其中一招是將「爛想法」變成有效的法想。 『書中也有舉出一個企業成功將最初的爛點子變成全球熱賣商品的故事。3M便利貼最初其實是一款「低黏性」膠水,1968年在公司內部推廣時,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爛發明。1974年某一天,剛好3M公司的員工到教堂唱詩歌,他發現這款低黏性膠水可以成功將容易從書中掉落的書籤固定。3M公司後來花6年時間重新設計,最後成功變成今天暢銷全球的3M便利貼。』 低黏性膠水不適用於勞作或工程,只要將它應用於其他對象(書或雜誌)就...

隱形的霸權-建華集團

圖片
香港的農業早已式微,大家飲用的東江水﹑菜﹑水果以至於肉類都依賴內地提供。如果大家有逛街巿都認識五豐行,該公司屬於中國內地的華潤集團,代理內地新鮮豬肉牛肉,要知道由於五豐行是中國大陸豬肉的統一代理機構,自1960年代基本上壟斷香港新鮮豬肉的供應,而該情況於2007年開始出現變化。 有「培哥」之稱的文卓培,與賣豬肉的「摩登街市佬」兼外父的凌偉業創立建華集團[1],曾於2007年以鮮肉大聯盟主席身份,揚言以運豬車圍堵五豐行,抗議豬肉加價,事件最後由特區政府介入,成功打破五豐行多年來做獨市生意的局面。 昔日的英雄會否因為「順攤」地歡迎競爭?似乎不會。在2017年,建華集團以「順華豬肉」、「冠華豬肉」、「利豐豬肉」等商號滲透各區街巿,以極平的價值賣豬肉,成功打到同行,成為「豬肉一哥」。集團在全港已擁有超過五百個的銷售點,出售豬、牛、魚、雞等。據說,單單在荃灣一個街口,已有16檔建華集團的品牌,例如利豐鮮肉、包點先生、牛丸哥哥、新界佬農場豬等等。 到底建華集團可以跑出成為肉類一哥?原因就是同領展有密切關係。領展(Link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自2005年上巿以來不斷翻新旗下商場和街巿,一方面提高資產的價值,出售後再入內地發展,另一方面她擁有眾多的車位和街巿,而這些資產又是民生生意,即是任意提高租金和管理費。 原來建華集團為領展街巿的管理人,一方面她決定檔口的承租人,另一方面又可以控制租金的升幅。建華集團因利乘便,先將自己旗下品牌安插入領展的街巿,執行「又做管理又做商販」一條龍模式,你以為光顧小商戶?錯了,背後的金主其實是同一間公司!見下圖就知道建華集團的策略,若非有意去理解都不知道她正利用多品牌策略(Multi-Brand Strategy)[2],打著不同的品牌,目的是進入有著不同需求的細巿場,例如利豐鮮肉是打家庭主婦的巿場,包點先生就吸引打工仔和學生,務求將不同類別的客人一網打盡。 一盤最理想的生意是做壟斷的生意,或者巿場只有幾個競爭者。當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者有限而且難被取代,而消費者眾多,在別無大多選擇下唯有不斷光顧自己就最高興。作為小巿民對這種情況深感無奈,如果作為投資者,自己就可以尋找這一類壟斷型的生意最為穩妥。

投資者與企業的關係

圖片
股票投資絕對為了謀利,所以投資者與企業的關係都很重要。 投資者付出了本金投資於某公司,而企業可以將透過以下步驟回報給投資者。 首先,企業透過發行股票和債券來集資。只要股權集中於大股東之手就可以看準時勢印股票,集資最正路是發展有利可圖的生意。 其中一個例子是70年代初,李嘉誠[1]決定全力發展地產,創立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把握香港股市進入大牛市時期將長實上市,發行4,200萬股,集資3,150萬元,資金用於買地,自此李氏將投資重點轉移到房地業,成為現今地產龍頭。 另一種集資方法是發行公司債,買入其債券後,投資者成為企業的債主,買這類的債券視乎公司和行業前景和現金流的穩定性。如果是基建公司發行公司債,不妨可以考慮買入。 筆者首先想到是機場管理局。機場局不是一間上巿的公司,她為協助推動機場三跑工程,所以近年積極透過發債融資,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2月時發行的五億美元(約三十九億港元)債券,投資者回報率近百分之三點五。機管局背局的是特區政府,每年收入超過100億港元,所以其公司債受到投資者看中。 集資後,公司會將資金投資於業務或還債。再以機管局為例,集資為興建第三跑道系統,最終目的是配合未來航空交通量增長及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競爭力[2]。在海運上,香港的優勢每況遇下,其國際排名已跌至第五位,迫使長和旗下和記港口、九倉旗下現代貨箱及中遠海運港口組建海港聯盟[3]合作救生意。沒有航運,還有空運,政府支持機管局發展三跑,穩著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可惜至少,機管局無上巿,否則又是另一隻優質的收息股。 最後就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企業定期與投資者分享利潤。買入股票或債券就可以分享到企業的利潤。部份公司很樂意將大部份盈利分派給股資者,亦有類似房地產信托和商業信托的公司按協定在扣除經營成本後將盈利發放給股東。可是有部份公司只將大部份的利潤留在公司內,繼續發展新業務,諸如內銀股和長和(001)之類,她們給報股東的方式是長遠股價的增長。 投資者適合買甚麼類型的股票視乎自身對風險(不確定性)的接受程度和年齡。保守投資者大可以買入公用股和房托之類,進取的人可以買入高增長股票,諸如友邦(1299)﹑保險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