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與粵海投資(0270)
榮晉在文章<香港的水資源與中英角力>描述過香港原本缺少水資源,以及現時水資源的來源,最後交代東江水背後的中英角力。可是在完筆之後,自己仍有幾個要點想補充下,包括東江—深圳供水系統的協議內容、兩地政府在供水分擔的角色、負責供水的機構的背景,以及往後香港水資源的供應,於是決定再執筆寫多一篇文章。
買東江水的「硬件」和「軟件」
「硬件」-東江—深圳供水系統
「軟件」-《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及 粵港簽訂的供水協議
除了《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外,在香港回歸之前,港英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定立的供水協議都是供水系統的「軟件」,而1997年香港回歸後,特區政府承接與內地協商供水的工作,以下是自1960年到2017年期間兩地的供水協議,值得留意的是每年供水量和水價是一直上升!
2017年11月,特區政府的發展局與廣東省再次訂立協議,每年供水上限為8.2億立方米,水價逐年上升0.3%,即是水費每年増加,無因為任何措施而節省成本。
粵海投資(0270)穩定現金流的來源
管理東深供水系統是由香港與廣東省政府一同負責。在香港方面,由發展局與內地部份協議,並由水務署負責執行有關協議。在內地,由廣東省水利廳負責管理和監督廣東省水資源、水利工程、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當中包括東江流域水量和水質的監控,確保供港東江水質安全。
東深供水系統原本由隸屬廣東省水利廳的「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負責管理。在2000年8月,廣東省政府成立「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將原有東深供水工程項目劃撥給該公司管理。
而這間「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粵海投資有限公司(粵海投資)的附屬公司之一,而粵海投資的母公司是「廣東粤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省屬國有獨資公司。換言之,香港東深供水系統其實是由國有企業負責。
將東深供水工程項目交給粵海投資(0270)背後有一段故事。中國自1979年起各省市政府都推動「窗口企業」的發展。「窗口企業」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中央部委辦局在對外開放地區,如香港、上海、深圳、海南設立的國有獨資性質的企業,其作用是吸引外國資金、學習西方管理和營運模式及作為中方與外資的溝通橋樑。
1980年代的廣東省政府順應國家政策,於1983年12月成立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廣信)及粵海企業,作為對外招商和投資的金融機構和廣東省對外經濟與貿易機構總代理,並藉香港為橋樑,將廣東省的產品出口全世界。當時中國概念股在香港受到重視,而首批窗口公司普遍揀以「借殻上市」的形式在香港上巿集資,而粵海投資(0270)就是在1987年時,粤海集團收購友聯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前港交所上市編號:0270.HK)重組出來的公司。友聯世界主要業務是地產和投資業務。
東深供水系統原本由隸屬廣東省水利廳的「廣東省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負責管理。在2000年8月,廣東省政府成立「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將原有東深供水工程項目劃撥給該公司管理。
而這間「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粵海投資有限公司(粵海投資)的附屬公司之一,而粵海投資的母公司是「廣東粤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省屬國有獨資公司。換言之,香港東深供水系統其實是由國有企業負責。
將東深供水工程項目交給粵海投資(0270)背後有一段故事。中國自1979年起各省市政府都推動「窗口企業」的發展。「窗口企業」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中央部委辦局在對外開放地區,如香港、上海、深圳、海南設立的國有獨資性質的企業,其作用是吸引外國資金、學習西方管理和營運模式及作為中方與外資的溝通橋樑。
1980年代的廣東省政府順應國家政策,於1983年12月成立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廣信)及粵海企業,作為對外招商和投資的金融機構和廣東省對外經濟與貿易機構總代理,並藉香港為橋樑,將廣東省的產品出口全世界。當時中國概念股在香港受到重視,而首批窗口公司普遍揀以「借殻上市」的形式在香港上巿集資,而粵海投資(0270)就是在1987年時,粤海集團收購友聯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前港交所上市編號:0270.HK)重組出來的公司。友聯世界主要業務是地產和投資業務。
在香港掛牌上市,隨即被資金追捧熱炒,在1994年11月30日被納入成為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第二隻紫籌股(即身兼紅籌股和藍籌股的地位的公司)。公司想在短時間做大做強就需要借貸,粵海系的公司不例外,可惜好景不常有,1997年5月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和內地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
當時粵海系就在1995年發行的7,200萬美元的商業票據(類似債券的票據,短期、無擔保和無抵押的融資工具,用以籌集資金作日常營運)即將到期,粵海還想「以債養債」,但沒有哪一家銀行肯再借給它,於是向同屬國企的香港中銀集團求助。香港中銀集團礙於同屬國企的情面要求廣東省政府出面擔保。可惜的是中國於1995年6月30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按規定,地方政府無權為企業舉債擔保。粵海系失去廣東省政府擔保這塊擋箭牌,債權人有權要求償還債務。
為了保著這批「窗口公司」的商譽,廣東省政府只得動用歷年財政盈餘為粵海還債,可是粵海系已經到了還債高峰期,到期債務陸續有來。為了摸清粵海系的情況,廣東省政府聘請了國際知名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對粵海系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行審計,事後發現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及粵海投資(270)資不抵債91.2億港元。
王歧山於2018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
在1998年時,粵海投資(0270)有著龐大的債務,大部份為流動負債(1998年為113億港元),經歷接近3年的資產和業務重組後,公司有如浴火重生,由2014年到2018年營業額呈上升趨勢。雖然它為綜合型企業,但超過一半盈利(2018年為61.63%)來自向水務,其次是物業投資及發展(12.3%)及供電業務(9.82%)。
香港人協助廣東救市,之後還要每年向粵海投資(0270)買東江水,其實是雙方都得益,香港缺乏水資源,而截至2020年2月18日,香港人口突破750萬,用水量隨著著人口增加,所以香港需要繼續購買東江水解決食水供應問題。而粵海投資(0270)持有壟斷性強的核心水務業務後,每年由香港得到接近48億港元現金流,盈餘用於還債和發展其他業務,財務便穩健。
香港人協助廣東救市,之後還要每年向粵海投資(0270)買東江水,其實是雙方都得益,香港缺乏水資源,而截至2020年2月18日,香港人口突破750萬,用水量隨著著人口增加,所以香港需要繼續購買東江水解決食水供應問題。而粵海投資(0270)持有壟斷性強的核心水務業務後,每年由香港得到接近48億港元現金流,盈餘用於還債和發展其他業務,財務便穩健。
香港水供應何去何從
水資源如此珍貴,所以政府已經在多年前推廣節約用水教育,而且漸有成效。根據水務署在2013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在約千個受訪住戶中,98.8%表示支持節約用水,而最多住戶實行的3項節約用水措施為「集齊足夠衣物才啟動洗衣機」、「縮短花灑淋浴時間」及「刷牙、洗手和剃鬚時不長開水龍頭」;每住戶平均實行多於兩項節水措施。可是在節流同時還要重視開源。
香港近年開始學習新加坡興建海水化淡廠(其實在港英時代香港曾經有海水化淡廠,講參考上一篇文章),並於2019年11月1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77 億2,750萬元撥款,作為海水化淡廠的組件及相關設施,包括行政大樓、實驗室、維修工場等,預計於 2022 年啟用。同時政府會在將軍澳第 137 區平整8公頃土地空間,作為海水化淡廠興建進水管道和排放管道,以便日後在有需要時把每日提高至最終 270,000 立方米。由於香港食水資源來自收集到的雨水和從廣東省東江輸入的原水,這兩項均易受氣候變化影響,而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海水化淡技術正可以作為替代水資源。可惜的是根據政府提供的資料,即使到2022年第4季化淡廠落成後,它最多每日產生135,000立方米的食水,僅滿足全港5%的食水量,並且未有研究將食水產量提高到30%,即是到2022年之後,香港仍然依賴東江原水為主要食水供應。
總括而言,香港政府總算肯正視食水供應問題,遲起步總好過無起步。政府表示生產食水的單位成本估計約為每立方米 10 元,而現時香港購買東江水的費用為 48.07億,平均每立方米水價 5.9 元,而且水費按年增加,個人希望這4.1元的差距會隨著時間而拉近,同時民間重視供水自主權,要求政府注著於本地產生食水,減少對東江水的依賴。
大家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益處,請訂閱此Blog作為鼓勵,多謝。
粤海投资已经喺咗几13个几时入左货香港仲要好长时间靠佢供水
回覆刪除恭喜師兄,祝你財路亨通!
刪除早几日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