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燈(2638)的吸引力尚在嗎?

2019年的社會運動,到2020年「國安法」推出後,大家的話題都離不開移民,人可以移民,企業亦一樣,李嘉誠家族為四大家族(郭得勝、李兆基、李嘉誠、鄭裕彤四家。)之中,最早將中國和香港的資產撤離,並投資海外。自從中國習主席上台後,李嘉誠頻頻將香港和中國資產出售,當中2014年1月時,他將「現金牛」-香港供電業務分拆上巿令榮晉留下深刻印象!「發電公司都捨得賣?」,不過事實確實如此,到底坊間如何解讀當次李氐的分拆行動?截到現時(2020年7月),這間公司的業務和未來前景又如何?本文會簡單解釋。 分拆港燈的過程和目的 香港是亞洲其中一個最早有電力供應的城市之一,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下稱港燈)亦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力公司之一,公司於1889年成立,為香港島部份地區提供電力,多年發展後於1981年被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後於1983年被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收購,自此成為和黃的「現金牛」。 公司經過1990年代的發展,利用在香港累積到的盈餘投資於海外巿場,本來海外巿場貢獻低於15%,至2009年已增至佔約30%,有21個海外項目,包括13座電廠、7個配電網,以及1個輸氣網絡。其實公司一直以「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命名在香港賺錢和在海外擴充業務,但直到2011年2月16日易名為「電能實業有限公司 Power Assets Holdings Ltd」(下稱電能實業) (以後股票代號為006)。 電能實業集團董事總經理曹棨森表示:由於海外業務對集團貢獻近3成,預期海外業務會隨著英國收購落實而進一步增長,所以需要改名以適當反映公司是一間國際能源投資公司。聽上去公司好似為改名而改名,到底管理層葫蘆賣甚麼藥? 謎底於2013年解開,李嘉誠持有的電能實業於2013年9月27日宣佈將旗下香港業務分拆上巿,將出售港燈(已後股票代號為2638)最多70%股權,估值約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李超人賣港燈,被巿場視為「O趙完鬆」,皆因港燈多年來根據利潤管制協議,擴大資產值,當資產值越高,所獲取的保證利潤就越高,亦為母公司長和系提供穩定的收益。其實李超人大可以保留港燈,繼續讓它成為長和系的「現金牛」,但他最後決定賣港燈的原因到底是甚麼? 首富其實吃政府飯 李嘉誠與中共數位領導人關係密切,例如1986年6月和1990年1月,先後兩次獲鄧小平單獨會見。 江澤民在任期間(1993年3月27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