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燈(2638)的吸引力尚在嗎?



2019年的社會運動,到2020年「國安法」推出後,大家的話題都離不開移民,人可以移民,企業亦一樣,李嘉誠家族為四大家族(郭得勝、李兆基、李嘉誠、鄭裕彤四家。)之中,最早將中國和香港的資產撤離,並投資海外。自從中國習主席上台後,李嘉誠頻頻將香港和中國資產出售,當中2014年1月時,他將「現金牛」-香港供電業務分拆上巿令榮晉留下深刻印象!「發電公司都捨得賣?」,不過事實確實如此,到底坊間如何解讀當次李氐的分拆行動?截到現時(2020年7月),這間公司的業務和未來前景又如何?本文會簡單解釋。

分拆港燈的過程和目的



香港是亞洲其中一個最早有電力供應的城市之一,而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下稱港燈)亦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力公司之一,公司於1889年成立,為香港島部份地區提供電力,多年發展後於1981年被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後於1983年被李嘉誠的和記黃埔收購,自此成為和黃的「現金牛」。 

公司經過1990年代的發展,利用在香港累積到的盈餘投資於海外巿場,本來海外巿場貢獻低於15%,至2009年已增至佔約30%,有21個海外項目,包括13座電廠、7個配電網,以及1個輸氣網絡。其實公司一直以「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命名在香港賺錢和在海外擴充業務,但直到2011年2月16日易名為「電能實業有限公司 Power Assets Holdings Ltd」(下稱電能實業) (以後股票代號為006)。


電能實業集團董事總經理曹棨森表示:由於海外業務對集團貢獻近3成,預期海外業務會隨著英國收購落實而進一步增長,所以需要改名以適當反映公司是一間國際能源投資公司。聽上去公司好似為改名而改名,到底管理層葫蘆賣甚麼藥?


謎底於2013年解開,李嘉誠持有的電能實業於2013年9月27日宣佈將旗下香港業務分拆上巿,將出售港燈(已後股票代號為2638)最多70%股權,估值約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李超人賣港燈,被巿場視為「O趙完鬆」,皆因港燈多年來根據利潤管制協議,擴大資產值,當資產值越高,所獲取的保證利潤就越高,亦為母公司長和系提供穩定的收益。其實李超人大可以保留港燈,繼續讓它成為長和系的「現金牛」,但他最後決定賣港燈的原因到底是甚麼?

首富其實吃政府飯


李嘉誠與中共數位領導人關係密切,例如1986年6月和1990年1月,先後兩次獲鄧小平單獨會見。

江澤民在任期間(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3次訪港,都例必下榻李嘉誠公司旗下的紅磡海逸酒店,並曾在訪港期間與李嘉誠父子共晉早餐,李氏形容與江澤民關係為「親密的戰友」。據講,因兩人關係,李嘉誠成功取得北京王府井大街和長安大街口的東方新天地開發案,這是一般商人很難取得的黃金地段。

胡錦濤與李嘉誠於2010年9月見面,當時深圳慶祝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胡錦濤在鏡頭前笑稱:「我昨天一到,聽說你來了,我跟汪洋同志講,我說不管時間長短,我總是要見一見李先生,跟李先生聊一聊。」,據講兩人關係不如李氏與江澤民,不過胡錦濤已經當著眾人給足臉子李嘉誠。



可是到2012年11月後形勢出現改變,習近平上場後,李嘉誠與中央關係已大不如前,據講李氐與中央漸行漸遠是因為2012年特首選舉時,李嘉誠明知中央力挺梁振英做特首,但他仍高調投唐英年一票,埋下撤離香港的種子。

分折港燈的巧妙地方


在分拆港燈之前,電能實業作為長和系發展供電業務的旗艦,它持有港燈100%的股權,在分拆行動後,香港發電業務由新成立的「港燈電力投資」負責,電能實業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Quickview Limited (“Quickview” )持有不多於50%的新公司的股權,將其中18%的股權出售給國網國際(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而該公司其實是從事輸電、供電業務的特大型中央企業,即是將香港重要的基礎設施的部份股權賣給中央!



至2015年6月9月日,港燈股權再出現重大變動,電能實業及長江基建(01038)合共以逾92億元,向卡塔爾投資局出售港燈19.9%權益。卡塔爾會成為港燈第三大股東,該構構為卡塔爾的一個主權基金,負責很多的國內及國外投資項目,表面上電能實業解釋:「為港燈引入策略性投資者。 交易增強了電能的資金流,以繼續在全球能源行業尋找收購機會。」,其實它有可能是為了套現更多的錢去海外發展,而且當年有兩名卡塔爾管理層進入董事局,利用「外國勢力」避免央企坐大!

港燈的炸彈


「港燈電力投資」(即是港燈)的管理層仍然是長和系的班底,主席為李嘉誠的左右手霍建寧,一個精於計算、海外併購的「叻人」,不過問題於分拆後出現,「港燈電力投資」於2014年度向外舉債約479億元,當中銀行貸款佔最多,如果比較將分拆前後做一比較,2006年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為222.95百億,之後曾經回落,到分拆後2年(2015年)時,所有負債為551.62百億!

電能實業2015年資產負債表
電能實業2015年收入情況

分拆本港發電業務後,母公司電能實業得到529.28億的一次性收益,但相對港燈而言就是綁著一個計時炸彈-超過500億的債務,即是李嘉誠視乎情況放棄香港發電務業,但接手的央企又不會太好過,因為公司財務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無力還債,又有「外國勢力」干擾其決策,所以這招賣資產換取大額現金,而又留下爛攤子給對方,的確一石二鳥!


林本利教授(前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曾經在2014年的著作《財閥治港?!恒指50年 見證財富大轉移》中提及港燈舉債原因:「有些債欠了電能實業而償還,可能是賺了錢沒分派給母公司,另外港燈自己又額外再借多些錢,便變成了有500多億元債項。」。大家用陰謀論地看,賣港燈權益,是為了長和系撤開香港,但如果我們正面地看就是公司仍然正經做發電生意,舉債是為了賺錢的同時為提高天氣發電比例和提供潔淨能源,例如在2014到2018年間興建新天然氣機組。

港燈如何賺錢?


港燈業務相對簡單,就是生產和出售電力,公司最大客戶為商業機構,之後是住宅和工廠,香港島的發展其實已經大致完成,未來的新巿鎮在九龍和新界區,所以用戶增長放緩,有時甚至會有少許倒退,所以公司要增加盈利就是利用其壟斷地位增加電費。




不過,電力行業需要龐大資本,而發展設施一旦落成後,就好似影鈔票機一樣印銀紙,所以政府需要透過《管制計劃協議》約束電力公司的利潤。香港只有兩間電力公司,港燈負責港島區和遠島的供電,政府需要港燈符合若干條件才允許增加電費。在2017年4月,港燈和政府簽訂新的《管制計劃協議》,自2019年1月1日至2033年12月31日生效,限制准許回報最高為8%,條件是要求港燈增加投資於天然氣發電設施,並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


港燈為了賺更多利潤就只可以舉債,興建天然氣發電設施,之後與政府商討增加電費,而為了做到這一點,公司需要向增加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債務,更重要的是控制息差。在新的《管制計劃協議》下,港燈可以賺取最多8%的回報率,只要借貸成本低或下跌的話,就有利用息差創造更多盈利,簡單來看,8%減去3.1%後,它仍然可以賺取4.9%的利潤。即是說,用戶增長屬次要,重要的是增加資產,賺差息差,以生產更多淨潔電力為由向政府申請加電費。


政府的角色不是減電費嗎?未必,根據政府2017年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提出在2030年前逐步用天然氣取代煤去發電,當中強調「確保供應充足」和「提高供應效率」才是重點,所以減低電費就屬次要,換言之,港島居民在未來15年必定捱貴電費。

港燈適合自己嗎?

港燈為「股份合定單位」(Share Stapled Units,簡稱SS),又稱「商業信託」,所以大家在股票網站會見到港燈後有「SS」的字眼,這類「信託」都有明文規定,只要公司賺錢,就要將大約9成至所有利潤分派予信託單位的持有人。因此,除非公司蝕錢(盈利退倒),否則,它們一定會派息。這類股票合適保守、養老、想收息的投資者。

對於自己來看,電力是生活必需品,只要留在家中或工作都需要電力,所以如果大家明白港燈賺錢模式後就知道未來15年電費必然上升得快,不如趁機會吸納該股票以對沖未來的電費。

然而,公司的賺錢方法背後需要精密的計算,我們相信港燈是因為它是李嘉誠的公司,現時又有善於計算的霍大班坐陣,但霍生今年67歲,他在往後10年還可以照顧到公司嗎?他離任後,港燈還可以賺取到盈利嗎?這個是未知數。

此外,港燈於2018到2023年投資266億元興建天然氣設施,即是起馬等待到2023年後,公司的准許回報才會明顯增加,投資者需要守5年才有較大的股息回報,而時間就是機會成本,他們可以投資於其增長更快的股票,例如科技股,到底等待穩陣回報或大額差價,大家自行考慮,因為投資最後似藝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形的霸權-建華集團

香港寬頻(1310)的前世今生與王維基

經營「頹場」的置富產業信託(778)和2020年全年業績簡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