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先支付自己背後的深意

此文章為<窮爸爸 富爸爸>中不能發達的第4個原因做補充。

1. 恐懼心理;
2. 憤世嫉俗;
3. 懶惰;
4. 不良習慣
5. 自負。

在理財路上,我們知道有一些公式或方法是一定可以應用到,可是因為消費上的習慣而令自己不得不失敗。

一般人的儲錢方法:
收入 – 支出 =儲蓄

有錢人的儲錢方法:
收入 – 儲蓄= 支出



上圖出自政府的網站-錢家有道 ,道出盡早儲蓄,再利用投資和複式效應來滾大自己的資本。理財的第一步不是放在投資到而是儲蓄,亦即是你有無辦法留著更多的錢。

上述有錢人的儲錢方法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做到又有幾多人?

一般打工仔喊著薪金低,福利少,安排返兼職的時間又少,而發展自己的一套生意又毫無頭緒,所以在開源和節流上,節流是較容易達到。

富爸爸在<窮爸爸 富爸爸>提及一個重要的概念:「學會先支付我自己」,意思是先滿足自己的投資需要,再講支付給其他人。

富爸爸講:「在我把僅有的錢先支付給自己後,要支付稅款和其他貸款人的壓力就會變得非常大,迫使我去尋求其他形式的收入,支付的壓力成為我的動力。我會幹額外的工作,開其他公司,在股票市場上買賣多幾支股票以及去做任何可以使那些人不再向我叫喊的事。壓力迫使我努力工作,迫使我去思考,最重要的是迫使我在錢的問題上更精明、更積極主動。」

其意思是:先將儲蓄買入資產,之後利用政府和其他貸款人(銀行)追數的壓力迫使自己尋找其他收入來源。這一招未必適用於大多數人身上,因為追數壓力不見多會迫使自己找更多的錢,反而會令自己逃避問題或借入更多的錢,例如利用私人貸款處理信用卡數,所以回歸基本步:可以減少支出作為儲蓄的第一步。

上圖 就交代到何以富人愈來愈富有,而窮人愈來愈窮,甚至債台高築。在收入(主動和被動收入)增加的同時,減少支出和負債,將儲蓄投入資產項目,當時間一長,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如此不斷循環就令自己變得富有。

如何減少支出?其實坊間方法很多,有些可能讀者們都正在使用。

1. 記錄每天的支出



第一點最為重要,因為自己在無數據的支持下問自己每月支出有幾多都只是憑記憶來想像,並不貼近現實,所以第一步就是建立每日記帳的習慣。現時巿面有多款記帳app給大家選擇,榮晉選用財務管家,貪其介面簡潔方便入帳。詳細介紹可以看Blogger電腦玩物的文章<財務管家 Android 專用複式記帳法 App 記帳外輕鬆統計總資產 >,如果想認識更多記帳app,可以看窮家有道-窮一生的影片< [脫貧必看]人氣記帳Apps評測。2019年開始儲錢喇!不要再當月光族了! >,可是有幾人看到記錄支出的的重要性?又有幾多願意不厭其煩每日記帳?行第一步就已經不容易!

2. 分清「想要」與「需要」
這一點背後的原理是限制自身的物慾。「想要」的例子就是買私家車,只是搞清楚自己的交通路線可以由公共交通工具代勞,根本毋須買車!香港以鐵路為主要交通工具,以巴士﹑小巴﹑的士和船為輔助,很多地方都可以利用它們到達,到底有無必要買一部私家車呢?自己考慮一下。除了汽車貨款,還有油錢和保險等支出,養一部車對一般打工仔來講比較吃力。

「需要」的例子就是手機。自己揀手機都是以功能和價格為先,品牌為次要。有錢不一定揀蘋果﹑三星和華為手機,其實其他品牌例如LG﹑VIVO和OnePlus的手機同樣有較高的價格比。而更換手機的期限最好超過3年為佳,而避免受制於品牌的產品生命週期。現時品牌每幾個月或半年就推出新的旗艦機,除了現有功能升級外就無額外的新功能,與其追逐品牌,不如列出自己最需要的功能,之後找出滿足自己最低要求的手機就可以。用腦最令人疲累,可是不辛勞何慳得世間財!

3. 不要輕視每個分毫

這一點就講自己無時無刻都要慳錢。如果去一間小食店用$10買到8粒魚蛋,而行多一條街用相同的價錢買到10粒魚蛋,何解要介意行多幾步?榮晉有朋友不介意每日早出門口去某商場用成人八達通拍一拍「港鐵特惠站」,每日慳$2,假設每月返26日工,該習慣持續1個月就可以節省$52(26日 ×$2),慳出1餐飯。當然凡事有雙面,有如硬幣,你慳錢在朋友眼中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偶爾出去「食豪D」亦無不可,要知道凡事講究平衡,對自己太過苛刻反而適得其反。

以上3點就是「習慣先支付自己」竅門,即是在增加收入和減少支出兩條困難的路,揀一條較易行的路,記帳習慣令自己看清每月或每年的支出,考慮「想要」與「需要」的項目,慳得1蚊得1蚊,小富由儉,大富由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終有一日可以達到財務自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隱形的霸權-建華集團

香港寬頻(1310)的前世今生與王維基

經營「頹場」的置富產業信託(778)和2020年全年業績簡評